分类选择: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天水回应“花8亿元保护的古建筑被改成日式餐厅”:整改违规行为严江南app官网下载查失职渎职
作者:小编    所属栏目:【行业新闻】    时间:2023-08-24

  (原标题:天水回应“花8亿元保护的古建筑被改成日式餐厅”:整改违规行为,严查失职渎职)

  8月19日,央视新闻刊发《驻站观察|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对甘肃省天水古城内多个文保院落存在的更改文物原貌、违规私搭乱建、业态随意变更、审批监管缺位及消防隐患重重等问题进行舆论监督报道。

  天水市委、市政府20日回应称,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对天水西关古城文保院落开发利用情况采访之后,当地立即成立核查组,制定整改措施,跟踪推进整改。

  在报道播出后,天水市委、市政府表示:一是诚恳接受央视的舆论监督,及时通报问题整改情况。二是各相关部门在前期排查整改的基础上,对天水古城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问题隐患建立清单台账、限期整改销号。三是由文物主管部门牵头,对全市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大排查”“大整治”。同时,集中开展文物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四是由消防部门牵头,联合应急管理、文化旅游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文物古建筑等文保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五是由文化和旅游部门牵头,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对天水古城运营企业及经营商户开展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引导运营企业和经营商户在活跃市场氛围的同时,坚持把文物保护和安全防范放在首位。六是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对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等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监管缺失、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据此前报道江南app官网下载:进入八月,旅游“最火暑期档”如约而至,古城游也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但在甘肃天水,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修缮一新的天水古城在商业化运营后,文保院落内进驻了诸多业态。不仅参观区域受限,消费门槛提升,一些甚至被“改头换面”,危及院落安全。对此,总台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

  总台记者来到了位于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这里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但如今,已看不到曾经江南app官网下载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院中、台明被木板覆盖,营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了两间日式小屋。

  这样大幅度改变风貌和加盖合理吗?对古建筑会造成损害吗?总台记者联系到时任天水古城特聘顾问、负责修缮古民居的专家黄国翔。

  去年底,这座院落在装修时黄国翔就发现了问题。随后他曾多次要求经营主体停工整改并修改装修方案,但当时负责运营天水古城的甘肃省公航旅对此置之不理,并未叫停。

  这家名为“有鹤”的日本料理店如期开业。而在天水古城,类似的情况也不是个例。

  在解放路10、12号文保院落,这里也成为一家经营餐饮和罐罐茶的餐厅。总台记者看到,曾精心修缮过的柱子上钉着指纹打卡机,在后院,经营者还加盖了彩钢厨房。

  甘肃天水拥有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居民院落群,因历史久远,不少古建民居曾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为了抢救这些古建筑,当地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复活”,其中省保级1处、县保级3处、保护点25处。

  天水市财政局数据显示:天水市从2015年至2021年拨付西关古城保护资金就超过8.88亿元,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后,花大成本修缮的文保院落就遭遇了“改头换面”。很多商业进驻改造院落,成了游客消费场所。剩下的文保院落里,仅有3处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为何文保院落的保护利用中会出现如此“任性”的现象?投入超8亿元的公共财政支出进行保护修复后的文保院落都在经营哪些业态?

  2022年9月,天水市秦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授予了天水市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9处文保单位特许经营权,同时要求,这些文物保护单位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相关流程,履行审批备案手续。

  这意味着,无论是业态设置,还是装修改建,都需要经过至少县级文物部门的批准。记者随即前往该公司进行了解。在公司所存的商户档案中,记者看到,有文保院落的申报材料和目前的实际经营业态不符。

  除了紫砂壶经营变成了私房菜外,还有酒馆变火锅,茶社成餐厅的情况。可按照文保部门要求,文保院落不管是业态的设立还是变更,均需要经过申报,在专家评估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天水市秦州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股股长汪祥军表示,2022年9月,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曾下文要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而这些“改头换面”的经营均系未批先设、未批先修,要求竟成一纸空文,主管部门又因为没有收到任何报批手续,所以无从监管来推责。

  在缺失监管的情况下,天水古城多个文保院落违规装修、添建变为餐厅,防火风险也随之增大,记者跟随辖区消防人员,进行了一次文保院落随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比比皆是。

  在赵家大园3号院,记者看到,院中顾客正使用燃气小炉加热菜品,院中厨房烹饪使用液化气,均出现明火。其他多家餐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文物建筑禁止使用明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这是因为,大多古民居在建造时使用木材,并以群落出现,一旦发生火灾且未能被有效控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地的公共场馆设施越来越丰富,纷纷修起了展览馆、大剧院、文化馆等等,给百姓的休闲生活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在公共场馆的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存在脱离当地实际需要,“贪大求奢”,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情况。

  前不久,记者在甘肃榆中县采访时,就发现了这样一组公共工程,投资很大,外观也很气派,算得上当地的地标,但却是门前冷清,无人问津。

  甘肃省榆中县城的边缘处,有这样一座市民公园,公园占地200多亩,周围大部分是空地。公园正中有一座圆形建筑,看上去宏伟壮观,却是不开放的状态。有游客说,这座建筑建成好几年了从来没有开放过。

  建成的建筑为什么不开放?这个场馆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按照当地的规划,这是一座城市展览馆,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场馆已经竣工,没有开放的原因是消防验收还没有通过。

  据了解,这是榆中县政府2016年12月立项的重点项目,按照项目公司的说法,这个场馆很快可以投入使用。那么,这个工程建设具体是什么背景?投资又有多大呢?

  甘肃榆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相海:原来榆中县基础设施条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城乡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县上实施了市民公园、场馆建设和新建道路的项目。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榆中县“市民公园”项目负责人 刘鼎新:该项目总投资9.52亿元,市民公园约1.7个亿,城市展览馆2.8亿元,道路约1.7个亿。

  总投资几个亿建的工程,7年时间还没有完全交付。那么,这个建筑到底有什么功能?里面究竟什么样?记者走进场馆了解情况。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高近20米的大厅,一排巨大的廊柱气势恢宏。场馆的一二层是一个巨大剧院,能容纳1200人观看演出。

  场馆的三楼是城市建设的体验大厅,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安装了一个名为“智慧榆中”的数字系统,包含当地的智慧政务、智慧交通等情况,但目前还没有接入数据。走过规划厅,可以看到一个空荡荡的大厅,据说未来这里将作为当地的应急指挥中心。

  根据项目公司提供的数据,仅智慧超脑大屏就有154平方米,采购价为270余万元。不仅是这个大屏幕,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很多分项都造价不菲。

  比如,大剧院的舞台设备造价1300多万元,“智慧榆中”的软件系统2000万元,场馆外的公园也不便宜,带有秦汉风格的南大门239万元,汉白玉打造的玉带桥等690万元,而公园绿化工程也高达6600万元。

  在普通百姓看来,几千万元建个公园已经非常昂贵,而整个项目的总投资9亿多元更是超出想象的数字。除了花费以外,榆中县水资源并不丰富,这一片水景的营造在当地人看来也很耗成本。

  那么,这个工程的经费由谁来承担呢?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榆中县立项的一个PPP工程。所谓PPP工程是指政府与社会主体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的一种合作方式。

  2016年,当地政府通过公开采购,由社会资本方“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榆中政府所属的平台公司“榆中建投”共同组建成立项目公司负责项目建设、运营。项目主要由“甘肃四建”出资建设,运营20年期满之后移交政府。那么,这个项目与当地实际需求和财力匹配吗?

  甘肃榆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相海:我认为专家评审的时候,是按照适度超前的理念来进行设计的。

  适度超前的背后是高昂的代价。这种PPP共建模式,采用的是政府全额付费的方式,按照双方合约,政府在未来20年每年都需要向社会资本方也就是“甘肃四建”支付费用,费用不仅包含建设成本和利息,政府还需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运营费用。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榆中县“市民公园”项目负责人 刘鼎新:如果大剧院投入运营,申请政府付费的话,按照实施方案测算,每年372万的线万是城市展览馆运营维护费,200万是公园和道路运营维护费。

  除了运营费用,当地政府每年还要向建设方支付建设成本。按照当地政府提供的付款方案,计划在投入运营的第一年,榆中县政府就要支付5000多万元的费用,随后费用逐年增加,到后期最多时每年要支付1.8亿元,总共要支付21亿元。

  记者了解到,即便当地政府总共要支付这么高的费用,投资方“甘肃四建”也很难盈利,他们投资的资金绝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

  据了解,甘肃第四建筑公司也是一家国有企业,地方的国企和当地政府为这个项目都付出了不小的成本,那么这个场馆为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将起到什么作用呢?

  甘肃榆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相海:暂时还没有方案,项目公司给我们提交上来,我们找专家论证。

  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榆中县“市民公园”项目负责人 刘鼎新:按照PPP合同约定,不能擅自搞经营,因为是纯政府付费项目,具体做什么暂时还没有计划。

  这个城市展览馆的直接建设成本就是2.8亿元,而到底怎么利用这个场馆当地并没有计划好,能够产生什么样的效益也不得而知。

  甘肃榆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相海:这个场馆因为现在正在进行消防验收,下一步具体产生怎样社会效益,有待于下一步实际运作过程中进一步评估。

  一方面,还没有想好场馆怎么利用,就先花巨资建了起来。另一方面,尽管公园已经投入使用三年的时间,但是这个公园地处城市边缘,距离当地市民集中的老城区有三四公里远,老人和孩子步行过去需要不少的时间。周围仅有少数几个建成的小区,基本都是空地和未完工的建筑。除了傍晚时分,大多数时候都是空荡荡的。

  而记者在榆中县城走访时了解到,其实当地的老城区内更急需公共绿地和公园,一些老人挤在路边拉琴、休闲。说起新修建的市民公园,这些老人大部分都没有去过。

  在县城偏远处修建这样一座大型公园,对于当地城区的市民来说难以享受到便利,当地却不得不每年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那么,当地财政情况到底如何呢?据了解,榆中县过去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2019年才退出贫困县行列。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全县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是6.7亿元,而债务支出就高达12亿元。在本身收不抵支的情况下,每年要为这个并没有想好用途的大型场馆支付5000多万元的费用,几乎占到了预算收入的十分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的民生支出能否保证呢?

  甘肃榆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胡相海:县里一些民生工程项目都正常进行,一个是争取国家、省、市的政策性资金,一个是县级财政根据财力做一些公益性项目。

  说是民生工程都在顺利进行,但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情并非如此。就在市民公园里采访时,记者就听到群众反映,一些几年前实施的棚户区改造承诺还迁的日期早就过了,却迟迟没有安置。市民还反映,按照当时的协议,在回迁安置之前,应该按照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发放安置过渡费。但是从去年开始,这笔费用也开始拖欠。

  随后记者在当地住建局了解到,因为当地政府负责棚户区改造的平台公司榆中建投,现在一些安置房已经停工。而榆中建投恰好也是参与建设市民公园项目的公司。

  根据当地住建局统计,榆中县仅国有土地上的安置房项目拖欠群众的安置过渡费等就有3000多万元,榆中建司这个时候却拿不出钱来。

  忽视民生问题、大建形象工程在当地已不是第一次。2019年,当地在入城处距离不到500米的地方修建了两座高达28米、宽达145米的秦汉仿古城门,整个项目耗资6200万元,被住建部通报批评。

  通报指出,榆中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应该将有限的财力用于发展民生,而不是举债在城市出入口大建城门,搞“面子工程”,当地应坚决杜绝此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再度发生。

  一个财政收入非常紧张的地方,却接二连三出所谓的“大手笔”,做所谓的“大文章”,宁可背负20年的债务,也要把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形象做足,这显然背离了民生工程的初衷,更远离了民心。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民生背后是民心,民生工程应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绝不可借民生之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最后往往就是毁形象、毁政绩的工程。

网站首页 关于江南app官网下载 新闻动态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电话:400-388-9246      手机:13893468826
E-mail:admin@youweb.com      联系人:张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188号

Copyright © 2012-2018 江南app官网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豫ICP备16028177号-1

扫一扫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