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选择: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江南app官网下载解密良渚:“中华第一城”如何诞生?
作者:小编    所属栏目:【行业新闻】    时间:2023-06-18

  江南app官网下载江南app官网下载五千年,一个太遥远的年代,远到我们以为此时的先民还是衣不蔽体、茹毛饮血,但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却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他们身穿丝绸、佩戴玉饰、脚蹬木屐,种植水稻为食,制作漆器陶器为生活用具,发展出堪称当时最先进的生活方式。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一个申遗成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入选理由除了高度发达的稻作系统、宏伟广阔的遗址范围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良渚已具有“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

  一个比夏朝还早的“国家”?这是让人惊叹的发现。它意味着,良渚文化成为夏商周三代文明的前奏,更与黄河流域原始文化集群有着千丝万缕的同源联系。传统认知中边缘化的“南蛮之地”如何发展出一个古老都城并实现对富饶中原腹地的赶超,让我们跟随考古发掘的脚步,穿越五千年,由外及内探索这座“中华第一城”诞生的秘密。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良渚古城是近年来随着申遗成功才火起来的,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对这座远古大都会的考古和发掘已历时八十多年。四古工作者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所有关于良渚文化的认知成果。

  193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片沉睡千年的遗址被一位来自浙江西湖博物馆的馆员施昕更唤醒。随后的几十年内,考古工作因战乱停止又艰难重启,终于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周边先后出土大量玉器、陶片、石器等,让远古先民生活过的痕迹重见天日,并被正式命名为“良渚文化”。其间,随着考古界对良渚“遗址点-遗址群-都邑-国家”的认知逐步升级,至2015年,良渚的国家社会形态被最终认证。

  此前,我国的国家社会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尽管学术界对夏朝是否存在尚有争议,但良渚文明的发现,却以实证将国家社会历史线年。良渚文明的影响很广,在山东大汶口文化、山西陶寺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广东石峡文化中都可以看到良渚文明的存在。良渚王国虽然消亡了,但是它崇玉尚玉的文化,还是被后世的文明所继承,直至融入到华夏民族的血脉中。

  良者,善也。渚者,小洲也。所谓良渚,就是美丽的水中之洲。五千年前,北至长江、南及钱塘江以南的地区,气候宜人,草木繁盛,水道星罗棋布。在呦呦鹿鸣声中,勤劳的良渚先民这片湿地上建房开垦,最终形成以杭州良渚古城遗址为核心的大型东方水城,仅内城面积就达290万平方米,相当于4个故宫大小,被称为“中华第一城”。

  作为良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城遗址内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建造这个巨大水城的巧思:南城墙展示的唯一一处考古发掘剖面显示,下方用石块铺垫墙基,上方用黄色黏土堆筑,可保证城墙筑于湿地中而不倒;莫角山上残留的房屋基址,均是先用土堆砌成高台,再在高台上建造房屋,能做到管他潮起潮落,屋自岿然不动。

  良渚先民夹河而居,修建了八处水城门及一处陆城门,通过贯通古城南北的主干道——钟家港河道,运入木材建筑房舍,运入粮食维持生计,亦供人出入。以水路为主要出行干道,在后世城邦修建中亦可见。例如描绘北宋繁华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汴京的城东水门,足见刻在民族DNA里对与水有关宜居地选择的趋同,以及生活脉络的传承。

  走出内城,古城外围还有包括老虎岭水坝在内的多达11条坝体,连接内城水道,组成外部水利系统,预防天目山在雨水期形成山洪对内城冲击,兼具运输、用水、灌溉等多方面综合功能。据科学测定,良渚的水利系统早于大禹治水的传说1000年。原来,良渚先民才是最早的一批“弄潮儿”。

  靠着日积月累的逐水而居生活经验,良渚先民真正把“渚”变为了“良渚”,并逐步修建起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三重向心的整体格局,凸显权力中心象征意义,城墙、宫殿、王陵、仓储、码头等区块功能齐全,内外城郭分明,已具城邦雏形。

  城邦区块功能完整,构成了国家诞生的外部要件,而更重要的是,良渚内部出现了维系国家秩序的要素:社会阶层分化、统一信仰体系与国家礼制诞生、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组织形成。而这些要素,都隐藏在良渚玉器、漆器、陶器等出土文物和墓葬、居址等遗址中。

  就像古埃及人为法老修建金字塔一般,良渚先民也在高处为权贵者修建陵墓。良渚古城中的反山王陵,是迄今为止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地,这里出土的随葬玉器,与其他墓地相比无论类型还是数量都呈现巨大差别,承载着不同的阶层权力。比如,玉钺象征军事权力,只有王族可享有,而玉璧则是贵族阶层普遍享有。与之对比,主城外的小型平民墓地,随葬品则主要为陶器,鲜见玉器。

  同时,从纹饰和功能来看,玉器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还是祭祀的礼器,代表为玉琮。这是良渚原创的玉器类型,形状内圆外方,或与古人“天圆地方”的认知有关,因此用于祭祀神明,只有国王和主持祭祀的巫师才可持有。位于良渚古城遗址东北5公里处的瑶山遗址,便保留下了一座完整的祭坛,先民在此献上玉琮,祈祷风调雨顺、子孙绵延。

  玉器逐渐成为良渚宗教和社会秩序的标志物,服务于王权,因此,出土了重达6.5公斤的“玉琮王”和“玉钺王”的反山12号墓,被广泛认为就是良渚王的墓穴。“玉琮王”上雕有完整的“神面纹”,复杂的雕刻工艺即使放到现代,也要至少三个月时间制成,令人叹为观止。有趣的是,“神面纹”中包含的鸟爪,作为农耕时期的经典形象,也出现在两千多年后同地区生活的越人的图腾上。

  在玉器之外,丝织、黑陶、漆器、木器等手工业也在良渚萌生,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生活作坊区,出土的陶器有鼎、盆、钵、双鼻壶等,漆器有盆、豆、觚等,骨器有针、锥、镞等,反映出五千年前这里的繁忙景象。在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的古老农耕文明之上,大规模社会化生产组织的出现,进一步支撑起千年城邦的运营。

  至此,良渚的国家要素全部集齐,这颗“江南遗珠”在新石器时代发展出的生产力与文明程度已经足以媲美中原,与其他流域集群共同缔造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站在良渚古城遗址之上,于天人交会之间感受到的血脉共鸣和智慧传承,在每一块玉器、每一方台基、每一片垫石中鲜活起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五千年的时间虚化了一些真实,但良渚文化却依旧可遇、可观、可品、可证。

  五千年,良渚古城从神话传说变为考古真实,又再度成为一个让我们赞颂的文明奇迹。

网站首页 关于江南app官网下载 新闻动态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电话:400-388-9246      手机:13893468826
E-mail:admin@youweb.com      联系人:张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188号

Copyright © 2012-2018 江南app官网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豫ICP备16028177号-1

扫一扫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