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选择: 公司动态 行业新闻
江南app官网下载碳中和建筑设计策略总结
作者:小编    所属栏目:【行业新闻】    时间:2023-05-24

  江南app官网下载江南app官网下载江南app官网下载碳中和建筑设计将碳的检测和控制贯穿于建筑物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哪些策略呢?

  碳中和建筑需要跨架构、工程和施工进行协调,所有团队从一开始就共享数字资源,以消除他们自己的工作和成品中的浪费。需要考虑到建筑寿命的每个阶段,包括使用的能源类型和项目建筑寿命结束后的影响。有了这些信息,团队就可以用正确的可持续材料和施工时间来制定一个全面的蓝图。

  在开工建设之前,项目适当的选址可以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一个重要的开端。其做法包括:利用场地的地形、阳光、树荫和风能促进节能。

  选择好的位置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减少碳足迹,并美化当地植被。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在便利设施和公共交通附近选址也可以减少交通排放。而对风力和日光分析和反馈,对于规划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如风力发电场和太阳能设施)尤为重要。预计在未来五年内,清洁能源发电的投资将增加一倍。全球的业主们正在重新思考如何最好地利用他们的建筑资产组合来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绩效,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现有资产组合进行翻新和再利用,业主可以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居住需求,甚至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转型而扩展到新的市场。

  将创造性的愿景和布局与材料选择融为一体非常重要。碳中和规划也需要重视生产加工方法,例如利用当地供应链消除运输成本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零碳排放的建设阶段取决于正确采购和实施正确的程序。采购应减少续订,减少制造、运输和使用材料所带来的碳。在某些情况下,大规模木材建筑可以通过在建筑结构中储存碳来帮助减少建筑物的碳足迹。确保所使用的钢材来自低碳供应链,并且具有高度可回收性,这在建筑的使用寿命内会获得回报。建筑师和工程师还应在设计提案中具体说明如何减少水、能源、有毒化学品和清洁剂的材料消耗。

  因为建筑中80%的碳来自结构材料,所以碳中和建筑必须选择低碳建材。低碳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可能包括重新利用的材料,如再生木材和再生钢含量。仅传统混凝土每年就产生了全球近8%的二氧化碳。新材料可以是更环保的替代品,包括:(1)由回收的建筑材料制成的砖;(2)再生混凝土;(3)减少碳影响的混凝土混合物。使用新的技术和极简主义的方法来设计光滑的线条、的天花板和抛光的混凝土地板也可以减少材料的使用总量。

  准备好合适的材料,就应该精心组装它们。更好的BIM管理和工作现场的数字协作可以节省资金、能源、所需时间和材料。采用更有效的方法,如精益施工,通过更好的项目管理,消除浪费,减少碳排放。

  当建筑工人拆除他们的建设工地时,碳中和建筑还没有完成。建筑运营和维护是终身追求,提供减少能源开支和最终污染的方法。联合国研究人员发现,建筑运营产生的碳排放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更好的建筑和更智能的运营技术正在成为新的标准。为了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建筑运维的碳排放量需要迅速减少。

  占据公共建筑物能耗60%的暖通空调或中央空调系统,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在2021中国制冷展上,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筑节能数据监测处处长丁洪涛透露,当前中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每年仅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就达到21亿吨,约占中国碳排放量的20%。

  建筑业主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供暖、制冷和暖通空调系统的效率,使用技术和数据进行建筑运营。这些可以通过先进的传感器和数字孪生完成,构建不断更新的数字模拟模型,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监测,维护和优化物理模型的性能。这些技术还引入了预测性维护,传感器和实时监控可以检测到某个设备何时将超过某个阈值,并在发生之前实施节能、省时和省钱的修复,从而使资产尽可能接近峰值效率。

  即使是即将被拆除的建筑,对于聪明的开发商来说,也具有可持续的价值。通过Autodesk Tandem和material passports(用于项目的所有材料的数据库)等程序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旧建筑可以成为材料库。钢梁或砖块,在安装后就被跟踪,可以被回收,并在另一个建筑里面获得第二次生命。在建筑物被拆开之前,人们对它了解得越多,那么再利用这些材料就越容易,也越便宜。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很多旧建筑最终都只能被导向垃圾填埋场,造成资源浪费。

网站首页 关于江南app官网下载 新闻动态 产品中心 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电话:400-388-9246      手机:13893468826
E-mail:admin@youweb.com      联系人:张生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188号

Copyright © 2012-2018 江南app官网下载 版权所有 HTML地图 XML地图      豫ICP备16028177号-1

扫一扫  关注微信